《重庆日报》读者来信栏目:我是一名8岁孩子的妈妈,我的儿子是一个特别爱阅读的小朋友,每天读书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位于渝中区两路口附近的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是儿子最喜欢去的地方,每个周末,只要他有时间都会去那里看看书。最近,我听说市少儿图书馆马上要搬家了,我和孩子都非常关心图书馆新馆的选址,希望能搬到一个硬件设施更好、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方。请《重庆日报》读者来信栏目多多关注市少儿图书馆的搬迁,把我们读者的建议反馈给有关部门。
渝中区长江一路11号,一座已有几十年历史的老楼、一处给成千上万名少年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地方……这里便是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尽管“贵”为国家一级馆,由于条件老化,这里早已不堪重负。近日,记者从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了解到,为了给全市少年儿童创造更好的阅读环境,图书馆新馆建设项目已纳入重庆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建馆53年 面临发展瓶颈
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内,记者见到,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这里馆舍陈旧,已显得“老态龙钟”。
图书馆馆长刘红向记者介绍了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是西部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省级(直辖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是重庆市科普基地、重庆市社科普及基地、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以及重庆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成员单位。
1964年6月1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正式建成开放。馆址位于渝中区较场口1号和解放碑民族路179号,当时的馆舍面积2433平方米。
2008年,图书馆迁至现址,面积8133平方米,馆舍由阅览大楼、罗斯福图书馆及培训楼组成。
2009年,在全国第四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检查中,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首次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然而,在2013年全国第五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检查中,专家组反馈意见为:少儿图书馆的馆设不适合为少年儿童服务。
“走过半个世纪,我们遇上了发展瓶颈。”刘红坦言。
受场地限制 超负荷运转
刘红介绍,因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沿用的罗斯福图书馆为几十年前的建筑,很多工程布局非常不合理。随着时间的推移,馆舍陈旧、无停车位、场地拥挤等问题,开始不断显现。
首先,当初的图书馆设计未考虑未成年人因素:5层楼都没有电梯,无法安装中央空调,一到盛夏,楼梯过道无法覆盖冷气,闷热异常。记者留意到,图书馆5层楼仅有7个女厕位、3个男厕位,“偏偏厕所外墙为承重墙,整改起来困难重重。”刘红说,像这样的工程缺点还有不少。
其次为空间限制。刘红告诉记者,图书馆有阅览坐席527个,一到暑假高峰期每天上万人次到馆,人满为患,许多娃娃只得席地而坐。
记者见到,设在图书馆一楼的读者活动室只有几十个平方;学术报告厅稍大,也仅能容纳不到100人。“受场地限制,我们无法承接大型活动。没有小剧场,没有少年儿童才艺展示场地,不少免费的特色服务始终无法开展。”谈到因场地限制与一些大型会议、培训失之交臂,刘红很无奈。
此外
|